工合历史
海伦·斯诺雕像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1-02-07 18:01:30 来源: 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
赛达城,也叫锡达城,或者雪松城(Cedar City)是国际友人、美国记者海伦·斯诺的故乡。它是位于美国犹他州南部的一个小城,是从赌城拉斯维加斯驱车前往盐湖城的必经之地。
赛达城不大,在城中心公园的街角处,矗立着一尊雕像,这是小城主街上唯一的一个女性雕像,她是该城引以为豪的一位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雕像在那里已有12载,它见证了中美人民间的友谊。
本期我们分享雕像背后的故事。
老市长的提议
谢里特(Sherratt)先生2001-2010年是赛达城的市长,此前,他曾在赛达城的南犹他大学担任校长15年。在与好友的一次聚会上,他偶然听说到海伦·斯诺的故事。
矗立在赛达城主街公园一角的海伦·斯诺雕像
1987年,海伦·斯诺的侄女谢莉尔·比绍夫代表海伦到西安参加由安危发起的海伦·斯诺80寿辰庆祝大会暨海伦·斯诺访问延安50周年纪念大会。回到美国后,谢莉尔给亲朋好友讲述她的中国之行,并把她讲述的录像带寄给她的父母。她的父母又把录像带分享给他们的校长朋友谢里特,并告诉谢里特海伦·斯诺出生在赛达城,在赛达成长大,海伦的父母曾在当地师范学院(南犹他大学的前身)工作过,海伦已经出版了她的回忆录《我在中国的岁月》(My China Years)。谢里特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谢莉尔拜访了谢里特,并带给他一本海伦的书《我在中国的岁月》。这本书给谢里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南犹他大学或者赛达城能为纪念海伦这位杰出的女性做些什么,以至于后来谢莉尔说,“谢里特校长很可能忘记了斯诺夫人”。
1997年5月,谢莉尔和她的丈夫、还有安危在赛达城的邮局碰见谢里特。一周前,他们在康尼狄格州参加了海伦·斯诺的葬礼,又在洛杉矶参加了海伦·斯诺追思会。谢莉尔从她的车子里拿出她刚刚出版的《架桥者——海伦·福斯特生平画册》,送给谢里特。他非常感激。
南犹他大学SUU图书馆门厅处,谢里特校长的半身像。塑像穿着南犹他大学的校体恤衫。
11年之后,2008年的春天,谢莉尔接到谢里特的电话。他告诉谢莉尔,赛达城将以雕像的方式纪念海伦·斯诺,希望能助他们一臂之力。当然,他还提醒谢莉尔,雕像的计划还“才刚开始”,得先解决经费问题。2009年初夏,谢里特再次电话谢莉尔,再次提到雕像一事,并说资金问题已经解决了,但还是希望谢莉尔能提供帮助。谢里特还给谢莉尔写邮件,分享雕像制作的进展情况,以及他对海伦·斯诺日纪念活动的提议。他请谢莉尔起草一份邀请名单,邀请海伦·斯诺的亲属、朋友、学者等相关人员。
8月20日,谢里特与谢莉尔、还有杨伯翰大学的保罗教授夫妇召开会议。于是,在2009年夏,相关人员相互联络奔走,最终决定,雕像的落成仪式将于2009年11月11日在赛达城主街公园举行。
贺信 1
美国参议员罗伯特·班尼特(Robert Bennett)发来贺信,祝贺雕像的落成。
致所有相关人员:
我谨以这封信表达对海伦·斯诺的家乡——犹他州赛达城举办本次活动的支持。此次活动将于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举行,活动中将举行海伦女士雕像的揭幕仪式。这座雕像将颂扬海伦在20世纪30年代为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以及她为搭建中美人民友好交往桥梁的毕生努力。
就像我在康涅狄克州的麦迪逊城海伦追思会上提到的,在受到里德·斯穆特(Reed Smoot)议员的推荐后,海伦开始了她的中国之行。毫无疑问,斯穆特议员并没有意识到,他为年轻的海伦写的这封推荐信会引发这样巨大的国际反响。这封信可能是斯穆特议员做的举手之劳但却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它的影响。
海伦·斯诺倾其一生,搭建了中美人民友好之桥,我感受到了来自这座桥两端的特殊平衡。现在,中美人民相聚在海伦·斯诺的家乡——犹他州赛达城。另外,作为美国参议院中继任里德·斯穆特位置的参议员,我发现自己就像里德·斯穆特在78年前所做的一样,为颂扬犹他州的海伦·斯诺而写这封贺信。
我和赛达城人民一起,向海伦这样的、功勋卓越的人致敬,她不仅是犹他州的公民,也是全世界的公民。我热烈欢迎海伦的中国和美国朋友参加此次活动,与我们共同缅怀海伦做出的杰出贡献。
美国议员
罗伯特·班尼特
2009年8月18日
贺信 2
美国参议员奥林·哈奇(Orrin Hatch)也写信给谢里特市长,祝贺雕像落成。
尊敬的谢里特市长:
我写信表达我对即将在赛达城举办的海伦·福斯特·斯诺纪念活动的全力支持。海伦·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也是犹他州人。将于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庆祝仪式也将见证海伦的故乡赛达城建立158周年庆。
在海伦的出生地进行海伦雕像揭幕仪式将是这次活动的亮点,以此纪念她在20世纪30年代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入侵及抗战中做出的贡献。晚上的活动将围绕并纪念海伦为搭建中美友好桥梁所付出的毕生努力,海伦在许多中国人以及曾被海伦帮助过的人的心中,是永远的记忆。
犹他州对海伦为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感到自豪。鉴于她的努力,她两次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希望这个新雕像将会成为海伦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搭建的特殊友谊的永久见证。
我和赛达城人民一起向海伦·斯诺致敬,同时向她在中国和美国的朋友发出诚挚的邀请,共同参与这次庆祝活动。
此致
敬礼
美国参议员
奥林·哈奇
2009年8月31日
市长公告
2009年8月31日,谢里特市长向全市民众发布公告。
他写道:
2009年11月11日是美利坚合众国犹他州锡达城建城158周年纪念日。当晚,我们将为海伦·福斯特·斯诺的雕像进行揭幕。海伦·斯诺出生并成长于锡达城,她在抗战初期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女英雄。事实上,在海伦·斯诺1997年1月11日逝世后,中美双方共举行了四次公开活动来纪念她(两次在中国,两次在美国),其中的一次是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当时有许多中国领导人出席,许多美国官员、参议员和忠实仰慕者都发来唁电。
西安市也曾对她进行过表彰。几年前,西安市一所学校以海伦·斯诺命名,并在校园里树立了一尊她的雕像。她的生平图片展览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常年开放展出。20世纪30年代,海伦·斯诺参与中国人民的抗战,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她还呼吁西方人士募捐,支持中国抗战。因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对她极为敬重。
1931年,海伦·斯诺到达上海,时年23岁。在那里,她在大使馆做了一段时间的秘书,并遇到了未来的丈夫埃德加·斯诺。他们一起努力,成为出类拔萃的作家。此外,他们还十分渴望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这在他们后来所有的著作与活动中都有彰显。
1935年在北京,斯诺夫妇成为中国学生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与中国学生一道抗击日本侵华活动,这使日本人在华北地区的统治迟滞了约一年半的时间。
第二年,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第一个采访了刚结束长征的毛泽东。海伦在半年后抵达延安,那时另两路红军已完成长征,到达了西北地区,她便记录下了三十五位之多的红军将领的传略(这个无人能及)。这段经历造就了两本重要的书: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海伦的姊妹书《续西行漫记》,这两本书成为记载现代中国历史延安时期的经典著作。海伦写了约40本书(常用尼姆·韦尔斯为笔名),其中一本《中国为民主奠基》几年后在印度再版(1942年),序言的作者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基于此书的观点,尼赫鲁在印度创立了5万个工业合作社。
在日本人控制了中国城市,国家经济面临全线崩溃之际,海伦生出了在中国农村建立工业合作社(类似于她的故乡犹他先民们的合作社)的想法。抗战期间(1937-1945年),正是路易·艾黎组织并实施的工业合作社维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合作社简称"工合"(意为"一起干"),这个词最终融入了美语词汇。为了支持合作社,海伦向西方领导人寻求支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母亲安娜·罗斯福和他的夫人埃莉诺就是其中的两位响应者。
1940年回到美国后,海伦和埃德加在康涅狄格州的麦迪逊买了一套房子。1949年他们离异。长寿的海伦生活态度积极,与中国人保持着联系,并于1972年和1978年两次重返中国。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她不断地写信,写诗歌,写她在中国的回忆录,还撰写新英格兰历史的著作。她还研究当地史和家族史,并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学者们的来访。海伦勤勉一生,在中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她在世的最后两年,住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家养老院。中国的来访者代表中国政府提议将她接到中国进行照料,并承诺为她提供相对富足的生活条件和中国最好的医疗服务,让她安度晚年。但她还是坚持留在康涅狄格州。
海伦·福斯特·斯诺一生高寿,著述等身。她在锡达城出生并长大,一生都在弘扬其祖辈的开疆拓土精神。锡达城中无人能像她一样如此崇高,被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奉为偶像,她的善举为人所颂扬。事实上,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其著作卷帙浩繁,现多存于斯坦福大学和杨百翰大学。
海伦雕像正在中国设计制作,由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院教授的孟复旦先生担任设计师。预估将于10月中旬完成,届时将从中国广州运往美国犹他州,以赶上11月11日的揭幕仪式。雕像的制作费用由中国的一些商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捐赠,也来自锡达城和犹他州的市民和组织的各种捐助。
本次活动内容将包括:
海伦·斯诺在锡达城和中国的岁月图片展,
海伦·斯诺生平和贡献的座谈会,
晚宴 17:30 南犹他大学校园大礼堂,
揭幕式 19:30 锡达城市中心遗产剧院。
我们很荣幸邀请您参加这次锡达城的特别活动。
我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和最真挚的问候。
新闻稿
安危在参加完雕像落成仪式后,记录了本次活动情况。该新闻稿在陕西省翻译协会网站发布。2020年,该文被安危收录到他的著作《滴水·粒沙》中,原文见第75-76页。
海伦•斯诺:百年之后“荣归故里”
(2009年11月18日,洛杉矶)
文 / 安危
海伦•斯诺回老家了!
2009年11月,从雪松城到盐湖城,从犹他州到康涅狄格州,从美国到中国,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一个久违了的好消息:海伦回老家了!
2009年11月11日,是犹他州雪松城建城158周年纪念日,雪松城市政府在一年前就正式决定:在市中心竖立“海伦•福斯特•斯诺”铜质雕像;举办“海伦•斯诺生平及成就研讨会”和图片展览,召开庆祝大会。市长杰瑞德•谢里特认为,海伦•福斯特•斯诺是雪松城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是雪松城的骄傲。
海伦•福斯特1907年9月21日出生在雪松城一个律师的家里。1931年,海伦只身乘汽轮到达上海,旅居中国达10年之久,目睹了灾难深重的中国,见证了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国内和西方世界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她几十年如一日,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97年1月11日,海伦在她的梦睡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翻译家、作家、学者,就开始了对海伦著述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深入研究海伦对中国革命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著作首发、生平图片实物展览以及旨在弘扬海伦•斯诺精神的纪念活动,几乎年年都有。海伦•斯诺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中美人民友好的同义词。可是在海伦的祖国美国,很少有人知道海伦•斯诺,对她在中国10年的传奇经历和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更是一无所知。中国学者应邀赴美国给美国学者和公民讲述一个美国人的故事,已在美国传为一个幽默的趣谈。中美两国对海伦•斯诺研究的失衡,让人们频繁地引用中国“墙里开花墙外红”的俗语。
然而,在海伦辞世12年后、继中国学者研究海伦30年后,海伦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对中美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友好事业的贡献,终于被美国学界和官方所认知。
11月11日上午,举行了“海伦•斯诺生平和成就学术研讨会”,来自杨伯翰大学、南犹他大学的教授学者,犹他州及雪松城政府的官员及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舒暲先生,北京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华教授和王芳女士,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席安危,北京美中文化产业交流促进会主席安成信、秘书长罗燕、雕刻艺术家蒙复旦等中国客人,应邀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和系列庆祝活动。凯莉•朗、保罗和凯伦•海尔以及安危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讲话。会议茶歇期间,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海伦•斯诺图片和实物展览。
安危在海伦·斯诺雕像前
庆祝大会在南犹他大学演出大厅举行,谢里特市长首先讲话,介绍并欢迎各方贵宾出席大会。接着,海伦•斯诺的侄女谢莉尔•毕绍夫、康西丁、安危、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张平、安成信等应邀讲话。该校的乐团、演出团在庆祝大会期间,进行了精彩的演奏和演出。海伦•斯诺家族三代40多人应邀出席了当日的所有活动。
11月12日下午,谢里特单独接见了安危主席,高度赞扬并感谢他几十年来为弘扬海伦•斯诺精神、促进中美友好关系所做出的贡献。他代表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授予安危“雪松城荣誉市民”称号。
当地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