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合人物
乔治·何克——一位国际友人的凤县情结
时间:2015-12-01 18:00:00 来源:宝鸡日报 2015年12月1日 A8版 西秦视点 作者:祝嘉
昨日,凤县双石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叫聂广涛,今年 79岁,是乔治·何克于上世纪 40年代在双石铺收养的中共地下党员聂长林的孩子。故山故水故人情,聂广涛泪眼蒙胧、无语凝噎,良久,他嘴唇微启,轻声说道:“乔治·何克,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中国工合,献给了凤县双石铺……”
秦岭小镇来了外国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地区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经济萧条、物资匮乏。 1938年 9月,中国工合(kaiyun网址)创始人路易·艾黎在秦岭小镇凤县双石铺组建了钨铁社、机器社、造纸社和耐火砖社等 23个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从事机器、采木、采矿、制革、造鞋等 14个项目,大量生产军需民用物品,为抗战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与此同时,艾黎还在双石铺设立了培黎工艺学校,但由于条件艰苦,建校之初,相继有 8位校长弃职而去,直到第九任校长——乔治·何克到来。何克是英国人, 1937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开始环球旅行, 1938年初以美国合众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并通过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结识了艾黎。 1942年,经艾黎推荐,何克来到凤县双石铺,担任培黎工艺学校校长。他请教员,修校舍,筹划培训项目,购买教学器械。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往返于双石铺与宝鸡。在何克的带领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培黎工艺学校,学生们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在机器上实习操作或者劳动。何克甚至仿照英国教育体制,在学生中设立了学生自治委员会,让他们自我管理。何克不仅担任校长,还负责教学生说英语、打篮球,并跟他们一起唱歌。所唱的歌曲既有他收集的民间小调,也有他学到的革命歌曲,甚至还有他自编自创的儿歌。跟这样一位年轻而有活力的大哥哥在一起学习、生活,学生们都非常快乐。
何克曾做过调查,他的学生里有60%的人认为长虱子是正常的,不长虱子才奇怪。双石铺的老人至今还记着,每天清早,何克带着十几个学生跑步来到嘉陵江边洗脸。与当地人全家使用一条毛巾不同,何克教育学生要讲卫生,让他们使用各自的毛巾。老人柏汉杰曾是培黎学校的学生,他回忆说:“无论是冬天还是大热天,何克经常带着学生跳到嘉陵江里洗澡、游泳,还打水仗,十分热闹。”
英国“爸爸”与中国“儿子”
聂广涛的父亲聂长林是中共地下党员,早期跟随杨靖宇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沦陷后辗转来到宝鸡,在凤翔县竞存小学担任训教主任,后又在宝鸡的工合小学担任教师。 1940年,因躲避国民党迫害,聂长林不得不远走边区,家中留下妻子和聂广涛兄弟四人。
何克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把四个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先将老大聂广淳和老二聂广涵送到培黎工艺学校,将老三聂广涛和老四聂广沛送到孤儿院。但聂广涛和聂广沛难以适应孤儿院的生活,在他们的母亲因病去世后,何克又将老三和老四也送到培黎工艺学校,这样聂广涛四兄弟就在双石铺团聚了。
何克在写给母亲的家信中,提到了自己当“爸爸”的故事:“有段时间我未精心照管他们,后来我在他们的一件衬衣上找到了 74个虱子,还有一些未抓尽的,我把衬衣烧了,给他们每人买了两件新衬衣和两条新裤子。上次我又做了检查,在一大堆衣服中只发现了 3个跳蚤,我这个当父亲的也感到自豪。”
1944年,日军对西北地区发动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西安、宝鸡甚至小小的双石铺,都可能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腹背受敌,艾黎坚决主张学校转移。一天下午,何克一人爬上了学校旁边的丰禾山,坐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望着山下的村子泪流满面……
该把学校转移到哪里去呢?艾黎提出,搬到甘肃山丹。艾黎说:“红军长征的时候曾到过那里。”一听这话,何克终于下了决心:“好吧,就让我们去那里迎接红军的第二次‘长征’吧!”
离开双石铺,不多远便是甘肃两当。聂广涛回忆这次“长征”说:“从两当到天水,几乎全是山路,峭壁上不时有岩石滚落下来,路边到处是提示牌,提示山高、坡陡、路弯、涧深。当时何克带着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路。”直到 1945年 3月上旬,精疲力竭的何克和他的30多个学生终于到达山丹。
然而, 1945年 7月 22日, 30岁的何克因破伤风感染,离开了他心爱的培黎工艺学校和那些可爱的学生们。何克与中国人民一起度过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时光,却没能亲眼看见胜利的一天。正如艾黎所说:“他是出于对中国革命的信念而捐躯的,他是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的纽带,他的英名永存。”
何克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今年 10月 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欢迎晚宴上致辞说:“我们不会忘记,英国曾经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和道义援助。一位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正如习主席所说,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
今年是乔治·何克诞辰 100周年。11月 30日,凤县举办了“中国工合运动在陕西双石铺交流研讨会”,邀请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英国人),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培黎同学会副会长、乔治·何克养子聂广涛,以及国内知名工合研究专家、中英文化交流协会会员、斯诺研究中心专家学者与宝鸡凤县两地干部群众共聚一堂,回顾工合运动在宝鸡地区及凤县双石铺的发展历史,交流工合运动的研究心得,缅怀乔治·何克及他对工合运动所作出的贡献。
研讨会上,柯马凯对宝鸡地区工合运动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何克为宝鸡工合运动奉献自己生命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著名作曲家刘炽的儿子、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欣欣分享了由父亲谱曲的《工合之歌》歌谱的发现过程。柯马凯和刘欣欣还现场演唱了这首创作于70多年前的《工合之歌》:“起来,中国的工人,起来,中国的工人……快快团结起来,参加工合运动!”掷地有声的歌词、铿锵有力的曲调,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大家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身于工合火热的劳动生产中。
今天的凤县双石铺仍然保留着艾黎和何克的旧居,房屋内悬挂着工合在宝鸡地区发展历史的图片,陈列着当年工业生产合作社劳动生产的工具和产品。在参观时,一块“工合耐火砖”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这块砖上刻有“工合”的标志,由基督教青年会的三角形符号与“工业合作”二字组成,意思是“一起工作”,下方刻着双石铺的英文缩写“ S.S.P.”。简单的符号和字母,镌刻着双石铺工合人的汗水与骄傲。
培黎工艺学校的旧址现为双石铺小学,校园的文化墙上记载着 70多年来的光辉历史。教学楼内,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向人们传递出美好的希望。参观完学校,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之妻海伦·斯诺的外甥埃里克·福斯特表示,对凤县人民而言,了解先辈的故事和精神对年轻一代非常重要,凤县能够继承和发扬工合精神,保留艾黎和何克的旧居,并将建立何克纪念馆,令人十分欣慰。
当天的活动结束后,聂广涛深情地说:“我生于中国,被英国人乔治·何克抚养长大,身上汇聚着两个国家人民的情感。我有责任、有义务将何克的精神发扬光大,为两国人民的友谊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